可支配的时间

因为工作性质原因,每年的7~8月份就到了相对比较自由的时间。虽然不会各种出去旅游,但是一天下来有好几个小时都能自由自配,无须担心突然“砸下来的任务”。

当可支配的时间增多时,看事情或者处理事情的角度会放得长远些,比如说,可能不会主要考虑明天后天做什么,而是可以试一试之前没空去探索、没精力去准备的以后的事情。暂时可支配的时间增多了,可以想一想,(1)接下来的大半年、1~2年主要去做什么;(2)上半年没空去弄的,比如n8n到底怎么去安装和设置,从而实现自动化流程;(3)问题,问题,能否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?

好奇心趋势下,我去问了DeekSeek,他给出的回答真是。。。(你怎么看。。。)

提问:

我现在有了1个月的空闲时间,不会去旅行,仅仅在当地或者宅家,可以支配一些时间时间,你那有什么好的建议么?

R1回答:

根据您的专业背景和对高效时间利用的需求,以下是为期1个月的本地/宅家提升方案,兼顾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:

一、专业深度提升计划

  1. 前沿技术追踪(第1周)
  • 系统学习 **IEEE智能交通系统汇刊(IEEE ITS)**最新3期关键论文
  • 精读 TRB(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)2024年会 智慧交通领域白皮书
  • 推荐工具:使用 Zotero 建立个人文献库(含自动同步/标签分类功能)
  1. 技能强化实训(第2-3周)
技能模块 推荐资源 实践项目目标
交通仿真 Aimsun Next官方教程 构建1个包含CAV的交叉口模型
大数据分析 Python交通流分析实战 完成1个行程时间预测案例
项目申报书精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智慧交通领域近3年立项清单分析 优化在研项目技术路线图
  1. 学术产出准备(第4周)
  •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 技术报告(可转化为未来项目申报附件)
  • 构思1篇 SCI三区快报论文(例如《交通流短时预测的轻量化模型》框架)
  • 制定 新学期教学案例更新计划:将前沿技术融入《智能交通系统》课程

二、跨界知识储备计划

  1. 每天90分钟主题学习
  • 人工智能:《交通场景图神经网络》(清华大学李力教授MOOC)
  • 低碳政策:研读欧盟《可持续城市交通规划指南》(SUMP 3.0)
  • 城市科学:《新城市科学》原著精读+GIS基础操作练习(QGIS实操)
  1. 本地交通微调研(周末机动时间)
  • 使用 OpenStreetMap + SUMO 仿真居住地周边路网
  • 用手机采集 15分钟生活圈交通节点延误数据
  • 形成微报告《改善住区通勤体验的5个技术切入点》

三、健康管理增值方案

  • 学者精力保持法:每工作90分钟进行10分钟NASA推荐的高效休息训练
  • 智能设备辅助:使用AutoSleep/Watch+运动手环建立睡眠-效率优化模型
  • 知识内化技巧:每日傍晚用Feynman技法复述当日所学(录音自检)

执行要点:建议用Notion创建日跟踪表,着重记录技术洞见/申报启发/数据资产三类产出。此方案预计日均投入4小时,兼顾深度学术积累与身心调适,最终形成可转化的专业资本。

需要任何资源链接或工具操作指南,我可随时提供详细路径。

updatedupdated2025-07-032025-07-03